你一定听说过肾结石,那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词:泥沙状结石?
专家告诉我们,泥沙状结石平时不疼不痒,却有可能会成为肾衰竭的“临门一脚”,有三种人特别容易被这种结石“找上门”!
(资料图片)
这种泥沙状结石到底是什么?哪三类人需要注意?
01
“泥沙状结石”到底是什么?
张主任揭秘,“泥沙状结石”其实是输尿管结石。
我们的尿液要经过肾-输尿管-膀胱才能排出体外,其中输尿管的粗细和圆珠笔芯差不多,直径只有6-7毫米。 输尿管里如果有了结石,就会堵住这条通路,尿液排不出去,蓄积在肾里,引起肾积水,出现单侧的腰胀、腰酸。
为什么没有腰痛呢?这是因为,泥沙状结石本身比较小,对人体刺激小,再加上中老年人肌肉收缩能力比年轻人弱,所以患病也不容易感到疼痛。
张主任带来了两份份手术中取出的样本,让我们看看真实的结石究竟是什么样的。
下图左边的是肾结石,大的可能有三四厘米,仿佛一个鹌鹑蛋。小的直径1厘米左右,和小米粒差不多。右边画圈的就是泥沙状结石,它非常细小,直径可能还不到1毫米,就和沙子、泥土一样。
别看它这么小,又不疼,你就掉以轻心。这种结石发作起来可能会要人性命,所以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。张主任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案例:
病例故事
去年8月份的一天,孙叔叔偶然发现自己的脚莫名肿起来了。想到自己平时不抽烟不喝酒,也没有三高,所以他就没当回事。结果没想到,当天晚上他就昏迷了,老伴唐阿姨赶紧叫救护车把他送到医院。医生告诉唐阿姨:孙叔叔的肾功能已经严重衰竭,必须立刻抢救。
出院以后,为了查明肾衰竭的原因,老两口辗转来到张主任的门诊。经过检查发现,原来是 孙叔叔的输尿管里有大量的泥沙状结石 ,这些结石堵住了输尿管,引起肾积水,进而损伤了肾功能。而且孙叔叔的肾积水已经非常严重, 再晚来一个月肾脏可能就保不住了。
张主任为孙叔叔安排了手术,术后当天就排出了1900毫升尿液,水肿立刻明显减轻,肾功能也渐渐恢复了正常,现在已经可以正常生活了。
02
两类人易发输尿管结石
看看有没有你
这两类人群容易患发输尿管结石,需要注意!
1、腹部肥胖的人
张主任解释道,一方面肚腩很大的人往往容易出汗,出汗多了,人体排尿就会相应减少, 尿液浓缩就容易形成结石 。
另一方面,这类人腹部的脂肪多,容易 压迫输尿管 ,输尿管里一些细微的沉渣不容易排出,就更容易沉积在输尿管里了。
如果你的肚子也很大,建议要尽量减减肚子~
2、绝经后女性
女性绝经后, 雌激素水平下降 ,调节血钙和尿钙的激素水平也发生变化,尿液里的钙质会增多,就容易有输尿管结石。
另外,女性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后,还容易有泌尿系感染。 反复发作泌尿系感染 ,也会增加结石的患病风险。
中老年群体很常见腰酸腰痛的问题,怎么来区分,自己是累的,还是可能有输尿管结石了呢?张主任教我们一个简单快速的测试法,需要一位家人或者朋友协助进行:
被测试站立,身体稍稍向前倾,助手把一只手的手心放在被测试者背上肋脊角的位置(脊柱和肋骨的夹角处,下图所示位置),另一只手握拳,轻轻叩击手背。如果被测试者立刻出现剧烈的疼痛,就有可能是输尿管结石引起的。
如果你有过结石病史,或者怀疑自己患有结石的,建议可以根据疼痛情况做以下检查:
1、没有出现过疼痛感的
建议中老年人每1-2年要做一次泌尿系统的常规体检,包括泌尿系B超、尿常规化验、肾功能化验。
2、曾经出现过可疑症状的
如果你出现了前文提到的疑似症状,甚至曾经做B超发现过结石,建议你要加做一个腹部的CT,CT可以准确地定位到结石的位置,医生会借此来评估你的结石的严重程度,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案。
03
补钙少这步
容易长结石
中老年朋友对于补钙都是比较重视,但是经常听到一个说法:补钙会“补”出结石。这个说法靠谱吗?
张主任说,补钙之后,尿液里的钙也会增多,有可能会和尿液里的草酸等其他物质形成沉积。但 只要按照医嘱规范服用钙片,并保持规律的运动,这个风险是比较低的 ,并没有网上传的那么夸张。
张主任推荐,中老年朋友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,不要老躺着坐着,要尽量培养运动习惯。
钙要补到骨头里,才是真的有效。 运动可以刺激骨质生成,不运动骨头是不会长的,这个钙就白补了。
专家提示:运动应循序渐进,量力而行。